當八十歲的白先勇,遇見三百歲的曹雪芹,聽華文世界小說大家如何解“天下第一書”,看兩個時代文學赤子跨越時空的心靈相印。本書由白先勇臺灣大學《紅樓夢》導讀通識課(2014-2015)課堂講義編纂而成?!都t樓夢》是一本天書,有解說不盡的玄機、探索不完的秘密,但最重要的,它終究是一部偉大的小說。白先勇正本清源,把這部文學經典完全當作小說來導讀,側重解析《紅樓夢》小說藝術的“現代性”:神話構架、人物塑造、文字風格、敘事手法、觀點運用、對話技巧、象征隱喻、平行對比、千里伏筆,檢視曹雪芹如何將各種構成小說的元素發揮到極致,并遠遠超越它的時代,甚至比西方現代主義文學更早、更前衛。他以小說家的藝術敏感,擦去經典的蒙塵之處,將歷來被冷落的人物、被曲解的角色一一歸還原本的個性姿彩,令其登臺綻放。在文字藝術的賞讀玩味之間,解讀中國人生哲學的絕妙真意與人情社會的文化密碼,更從一本偉大的小說延展開去,漫談文學、美學、哲學、昆曲的枝枝蔓蔓,織構一座如夢如幻的紅樓瓊宇。白先勇借此細讀機緣,仔細比對“庚辰本”與“程乙本”的差別,掂量一字一句的千斤之重與微妙意蘊,得以重新發現失落已久的“程乙本”《紅樓夢》之美。
「白先勇細說紅樓夢(全集)」讀書筆記2500字 第(1)篇
“假作真時真亦假,無為有處有還無?!?/b>
思前想后,《紅樓》中這句話最具張力,所以我把它放在開篇的位置。
這是太虛幻境內一偈,可謂先聲奪人,不由分說就把世事無常、萬物輪回的奧義貼在讀者心中,從此小說便有了難言的分量。曹公在《紅樓夢》第五回里寫寶玉神游仙境一事,這是小說起始部分的一處高潮,甚至對整部小說的走向和人物的命運作了宿命般的預設。而在這樣一處仙家寶地的大門上,掛的卻是這樣一幅玄之又玄透出詭異的楹聯,不免令人生疑。疑惑的背后,我們漸漸覺得蹊蹺,而蹊蹺則又帶來竭力想要擺脫卻揮之不去的對于人生大勢的恐懼。
為什么恐懼?因為未知,更因為已知。
人們慣于對一切未知的情節感到恐懼,這也恰恰是小說家們賴以發揮的源泉;但曹公的高明就在于,他先讓你知道結局。于是,開場與結局都已不再神秘,連接兩者的卻是一座掩著霧靄的長橋。費勁心思走向遠處既定的結局,這一路仍是撲朔迷離,仿佛天上時刻有一只眼睛在監視,而你無力抵抗。
畢竟,對于一塊下山歷劫的石頭來說,命運似是定數,重要的根本就是過程。
他是神瑛侍者,她是絳珠仙草,他們本非凡人。仙草是為報答侍者的澆灌之恩來到世間,所以黛玉日夜垂淚還報恩情。他們注定“死生契闊,與子成說”,也注定此生難以如愿。因為寶黛二人是純粹性靈的交融,無法想象二人俗世肉體的結合,這對于宗法維系下的賈府雖是一種必然要求,但對于二者的愛情卻是毀滅性打擊?!都t樓夢》的偉大之處就在于它并非純粹的愛情小說,它擁有一個宏大的神話架構。一切情,哪怕是寶黛間的生死至戀,在這樣的背景下也只能是塵世間一顆沙礫,顯得渺小飄忽。切莫小看小說開頭結尾幾筆帶過的終極設定,諸如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,諸如茫茫大士,渺渺真人。他們看似虛幻卻在反復說明著那個道理:所謂真假有無都是相對的,信則有不信則無,所以最高境界就是無稽和荒誕。寶玉的情感瓜葛真是剪不斷理還亂,紅樓夢的故事也真夠精彩了,但這還只是無垠宇宙中芥子一隅——看透了這一層,心也便開闊了。而依照曹公之見,如何在這樣的虛無中獲得真正的永恒?只有遁入空門,從此云游四海,再無牽掛。
白先勇先生在《戲說紅樓夢》中這樣總結:紅樓夢的兩條主線,一是寶玉出家,二是賈府式微。我頓覺精辟。紅樓夢是千頭萬緒的,不僅人物繁多,個性鮮明,而且人物關系錯綜復雜。也許我們看過一遍紅樓夢,只覺書中人整日吃茶聽戲,吟詩作賦,而且每次都大略一致,什么海棠詩、菊花詩、桃花詩的,有何分別早已區分不清。但細看來,一切情節均是依托于時令節氣的更迭展開,圍繞兩條主線步步推進,條理明晰。
最后寶玉出家那一幕,他著一襲猩紅斗篷,赤足下跪,竟壓住了白茫茫一世界的雪。那一刻,仿佛諸天神佛都開始了梵唱,當真是中國古代美學登峰造極之神來一筆。寶玉出家能給人這樣的轟動,之前的鋪墊自然足見功力。從最初秦可卿秦鐘姐弟的先后去世,到金釧兒被逼自盡,再有烈晴雯遭逐至死、尤氏姐妹受侮而死,最后黛玉焚詩仙去,他眼睜睜看著這些他所深愛的人兒一一離去卻無能為力。他身為天生情種,本性不羈,最仰慕的便是阮籍嵇康這類“清士”,然而作為封建宗法社會下的大家子弟,從小又因銜玉而生,備受恩寵,讀書仕宦,傳宗接代似乎才是他天經地義的責任。面對現實與理想的矛盾,他縱有大觀園這個人間版的太虛幻境和一眾善解人意的女孩子,也只躲得了一時;他躲不過的,是命。最后他斬斷情根,遁入空門,一塊頑石終于“赤條條來去無牽掛”。
除了寶玉的蛻變所反映的愛情可貴,紅樓夢的另一主題便是盛衰演替,世事無常。賈王史薛四大家族,也曾顯赫之極,傳聞連龍王爺缺了白玉床都要問他們借,因為他們家里皆是“白玉為堂金作馬”。最后呢?自然還是沒落了。全書開頭和結尾兩處賈雨村和冷子興的對話,讀來不禁令人唏噓。雖然小說前半部分也有秦可卿的托夢和賈珍、鳳姐等管事人的抱怨作為暗示,但不斷重復的大觀園盛宴又將這一切暫時掩蓋。直到看到賈府被抄家,賈母對天禱告時,我才放下所有的不忍,讓這一紙肅穆悲壯毫無保留地席卷我心。不用盡筆墨描繪賈府之盛,也就襯不出衰落后的凄涼——真個是“忽喇喇似大廈傾,昏慘慘似燈將盡”!
縱是在愁情難解時合上書本,腦中仍是云霧繚繞。這部融匯儒釋道三家的大書,就是一套中國人畢生踐行的人生哲學。借用白老先生的話:“過去的中國人,從儒道釋,大致都經過這么三個階段,有意思的是這三個階段不沖突。在同一個人身上,這三樣哲學都有?!?p>
曹公從未否定什么,支持什么,他只是呈現了一幅眾生相。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,繼而作出選擇。然而凡人或悲或喜,或貧或貴,只是迂回于人世,茍且于方寸。耗盡畢生氣力,受盡俗世洗禮后,終有那一天會發覺:
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,反認他鄉是故鄉。甚荒唐,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!「白先勇細說紅樓夢(全集)」讀書筆記2500字 第(2)篇
2018-7 ?“我覺得,念過《紅樓夢》、而且念通《紅樓夢》的人,對于中國人的哲學,中國人處世的道理,以及中國人的文字藝術,和完全沒有念過《紅樓夢》的人相比,是會有差距的?!?p>這是在前面那么多前言后的一句話,下一頁就是正文了,以這句話開頭,有意思。首先認可對方,你還是挺識貨的嘛,然后拉進距離,你我都是識貨之人,英雄所見略同哇,最后再把這書給你看,你交錢交得值啊。白先勇深諳銷售之道。
“《紅樓夢》講的是什么呢?興和衰——沒有前面的華麗,襯不出后面的衰頹。所以他前面用了這么繁華絢麗的文字來敘述,強烈對比出七寶樓臺、珠光寶氣的背后,其實是很蒼涼的哲學。這就說明一切都是鏡花水月—佛家的哲理?!?p>這是下部開頭的一句話,能看到這里的都不簡單。
這本書是伴隨著看其他書友對白先勇的謾罵看完的。白先勇誤讀紅樓夢這個話題不是白來的,招黑主要來自以下幾點。
第一,太過貶低庚辰本,過于抬高程乙本。
在白先勇眼中,庚辰本好是應該的,不好那就是你的不對了。程乙本好那是肯定的,不好是根本不存在的。讀紅樓夢沒有標準,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紅樓夢,過于主觀的臆斷自然不合所有讀者的胃口。
第二,堅持認為后四十回是曹公所寫。
“《紅樓夢》人物情節發展千頭萬緒,后四十回如果換一個作者,怎么可能把這些無數根長長短短的線索一一理清接榫,前后成為一體。例如人物性格語調的統一就是一大難題,賈母在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中絕對是同一個人,她的舉止言行,前后并無矛盾?!?p>“《紅樓夢》是曹雪芹帶有自傳性的小說,是他的《追憶似水年華》。全書充滿了對過去繁華的追念,尤其是后半部分寫到賈府的衰落,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哀憫之情,躍然紙上,不能自已。高鶚與曹雪芹的家世大不相同,個人遭遇亦迥異,似乎很難由他寫出如此真摯的個人情感來?!?p>我個人偏向于高鶚收集整理刪改了曹公底稿,認為紅樓夢后四十回是曹雪芹所寫這實在不敢茍同。
第三,不認同其他紅學家的見解。
“有人說,我記得張愛玲講的吧!她說看完前八十回,到了八十一回天昏地暗。這個地方她一定沒看懂,八十一回妙在這里,把前面都扣住了,才往下走得了,如果他不寫這一段,不寫這么一句話,前面會崩掉的,聯結不起來的?!?p>因為張愛玲認為后四十回不是曹公所寫,這就與白先勇觀點不同,眾人皆醉我獨醒。
第四,經常前后文不吻合或重復,當然這也跟這本書是導讀通識課課堂講義編纂而成有關。
第五……
第六……
……
那么是什么讓我堅持讀完此書的?
一來我是屬于那種讀過但未精讀的,任憑我自己看了多少次原著都做不到把這么多的細節聯想起來,也確實學到了不少。
二來我認可白先勇先生的完美主義。白先勇先生是個完美主義者,何人會追求完美?“這里也要改過來,前面那一段程乙本沒有的,庚辰本多出來的不合理,又破壞氣氛?!逼茐臍夥?,何人怕破壞其氣氛?工匠。我想這也是一種工匠精神。這點跟羅永浩有得一拼,也被人罵了不少。殊不知世間哪有完美,三體中的完美伴侶只是羅輯自己臆想(意淫)出來的而已。
四星。奇文共欣賞,疑義相與析。評價任何事物絕對或者絕錯都是絕不應該的??茨惚臼氯绾稳ト∑渚A去其糟粕。